2006年5月3日 星期三

《專題報導》環保新經濟 垃圾變黃金

採訪記者:侯千絹、劉婉君、楊美紅、吳俊鋒、蔡佳蓉、蔡清華、蔡文居、何玉華、胡世澤、蔡文正、蔡民一

 


■整理:梁峰銘


才八公里長的台南縣一七四線永康、仁德路段上,單單是專營廢紙類的盤商就有十家之多,每天車輛忙進忙出,也偶見「拾荒者」夾雜其間,在山貓穿梭往來的隆隆聲中,不時傳出買賣雙方論斤秤兩,討價還價,好不熱鬧。


這幕影像,正是台灣今天從鄉村到都市,由家庭到工場,所造就出的「垃圾變黃金」的新「環保型經濟」縮影。


高雄市一家民營資源回收場業者就表示,高雄市單靠「收垃圾」吃飯的,至少有十幾萬人。


按此估算,全台至少有百萬人「在垃圾堆中生活」,人口之多,令人咋舌。資源回收不僅是「新經濟」,恐怕也是現階段的「熱門行業」。


有五十年歷史,位於高雄市前鎮翠亨南路上的「吉釧」資源回收場,是少數幾家領有環保局許可的大型廢棄物回收機構,負責人朱心利說,場內有十幾名員工,每個月需處理下游回收業者送來的家戶資源垃圾,至少有五、六百噸。


業者搶利潤 環保不環保

類似吉釧一樣規模的且登記有案的回收場,高雄市就有三百多家;台南縣永康市大灣,仁德鄉太子、土庫等地附近,方圓幾公里內,各類回收場也有六家,並在太乙、一甲與保安等工業區形成群聚效應,回收業的蓬勃,由此可見。


由於競爭激烈,回收業者也發展出公會團體,組織化運作,統籌戰力,搶食市場大餅。


以經營廢紙類為主的台南縣仁德鄉星笛資源回收場,即加入台灣省第一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負責人東良就表示,入會的好處很多,其中又以完善的輔導規劃最重要,如辦理員工勞健保、安排相關課程和提供專業諮詢,協助污染防治等。


「星笛入會後,回收類型與銷貨廠商都由社方指定,等於整合所有資源,發揮最高戰力,尤其是保障價格,可避免同業間惡性競爭,沒入會的業者遇市場價格波動時,為獲取更高的利潤,就得四處比較,看人臉色,相當辛苦。」東良一語道盡這個行業的歹趁食。


在「資源回收」、「居家做環保」逐漸扎根後,全台的資源回收者已難以估算,除了登記有案的大型回收業者外,未立案的小型業者則因欠缺法令規範,林立四處,製造更多髒亂,形成「環保不環保」的諷刺現象。


高市鹽埕區一名獨臂老人,將三層樓的獨棟住家,當成個人專屬資源回收場,長年累積的惡臭讓鄰居忍無可忍,不得不報警處理,屋內所有雜物足足裝滿十台大卡車。


清潔隊長吳華桂表示,對於喜歡在家中堆置物品的資源回收者,大多傾向「柔性處置」。除非資源垃圾從屋子裡堆到屋外,或是佔用到巷道造成環境髒亂而遭民眾檢舉,環保局才會偕同轄區警力、區公所等單位主動出擊。


管理有漏洞 劣幣逐良幣

對於小型的回收場甚至家庭式的回收者,因緊鄰住宅區,回收物若長久堆置,常會形成髒亂死角,民眾反映最多,耽心引發鼠疫、登革熱等疫情,台南市環保局稽查組長洪宗霖對此引以為憂。


由於資源回收商管理漏洞百出,環保、建設、警察等單位,只查登記立案的業者,對於我行我素未立案的「無牌」業者視而不見,任其坐大,浮現劣幣逐良幣的隱憂。


「資源回收引起的環境污染,主要是造成環境髒亂及製造噪音,有時還會衍生佔用巷道、公共危險等問題。」台南市環保局廢管課長周幼任點出了問題核心及管理困難。


高雄縣環保局課長陳偉德也指出,環保單位列管的資源回收場,目前只納管土地面積一千平方公尺的業者,而且僅就回收政府核定應回收廢棄物(保特瓶、鋁罐等 ),認證補貼的業者進行輔導管理,其他數量龐大的一般傳統資源回收業者,或小型未立案的,並不在環保單位的管理範圍。


「目前僅由建設局依一般的營業登記項目列管,如果業者未嚴重違反環保設施規定,依縣府現有的人力,根本無力約束業者。」陳偉德顯得力有未逮。


台南市回收業者約有一、兩百家,加入公會者也只有約七十家左右,周幼任認為,回收業者脫序行為仍得透過法令來管理。


為避免回收場影響環境衛生,台南市訂有一項設置辦法,限制大型的回收場遠離住家,對於影響環境衛生者,也有廢棄物清理法可管,但基於鼓勵資源回收的立場,仍以勸導為主,屢勸不聽,才依法開單告發。


由於台南市的資源回收業者也成立有「舊貨商業同業公會」,環保局因此輔導業者成立自律條款,希望透過業者的自律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拾荒」不須成本,加上政府鼓勵民眾資源回收,但在景氣差、失業率高的現況下,反而製造了為數更多的「垃圾婆婆」、「垃圾公公」,凸顯了回收場地不適宜或管理不當的亂象,並造成環境污染;看來要將資源回收內化為民眾的生活習慣,降低環境污染的這項政策,還有待通盤檢討。


 


11/22/2004 8:06:40 A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