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殷琪出師不利,中國投資慘遭套牢

殷琪出師不利,中國投資慘遭套牢


大陸工程西進投資案命運多舛


文/陳宇軒


  去年三月,台灣的政壇一夕綠化,在大選前就挺扁最力的大陸工程總經理殷琪,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執政下的紅頂商人,也成為大陸當局點名注意的台灣企業家之一。


  說起大陸工程的西進史,大陸工程堪稱是較早到大陸投資的營建業之一,不過,表現卻不如台灣的大陸工程出色,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是屬於套牢的狀態。


  大陸工程以營建起家,因此大陸的佈局也以營建為主力,而且都是以殷琪的個人名義投資,這樣的作法,一般認為是比較能保護公司,又能先行探路。一位長期往返於兩岸的台商說,大陸工程前進大陸算是很早期的了,當時宏觀調控尚未實施,因此國內建商紛紛西進謀求發展,殷琪一向與其他企業第二代交好,因此當華新麗華少東焦佑倫向殷琪提出在上海興建一個類似「台北世貿中心」的案子時,殷琪就義不容辭的答應了,沒想到事後會被套牢。


大陸是二十年前的台灣


  這座由華新麗華焦佑倫、印尼富商林紹良、新加坡新光集團董事長陶欣伯、殷琪,以及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共同集資成立的「上海世貿商城」,總共花了3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100億元)興建,其中殷琪個人的股份約佔25%。


  這座面積有三個台北世貿中心那麼大的商城,在興建時,曾被列為「上海市十大工程」,受重視的程度就像當年台灣的十大建設一樣 。位置就在上海延安西路,建築主體總共分成展覽中心、貿易中心以及世貿大樓三部分。不僅能提供大型的展覽場地,更能出租為辦公室。


  因此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這樣的綜合性商城設備完善,沒有理由不賣座,然而到最後,這座綜合世貿商城竟成為殷琪和焦佑倫心中永遠的痛,迄今尚未能解套,到底其中的原因在哪裡?


  根據一位台商表示,大陸人最大的優點和台灣一樣,就是懂得「抄襲」,把你的創意學去之後加以發揚光大,現在的大陸就如同二十年前的台灣,用「抄襲」的方式讓經濟迅速起飛,只要是好的點子,他們沒有一樣學不來的。


  因此當殷琪和焦佑倫的「上海世貿商城」正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大陸上海當局也正悄悄的從旁觀察,學習這樣的賺錢模式;很快的,他們發現這是條可行的道路,於是一口氣就批准了內地的建商開始興建這樣的展覽中心,在土地取得成本、人工成本、設計成本都比台商優惠的條件下,「上海世貿商城」自然而然就失去了競爭的優勢。


投資失誤、大陸法令制肘


  一位台商形容,入夜之後的「上海世貿商城」,並不似其他的展覽中心那樣燈火通明,只有位於二十四樓的華新麗華大陸投資總部透著幾盞微弱的燈光,原本號稱能爭取到每年全年無休的展覽次數,也剩下三到四成的出租率,因為人潮,幾乎都跑到當地建商蓋的展示中心去了。


  事實上,據了解,當初興建「上海世貿商城」的另一個原因,焦佑倫是希望能拉攏當地辦展覽的台商,不過這個算盤似乎也打錯了,因為大多數在大陸發展的台商,多半是採取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模式,如果要爭取客戶下訂單,在台灣舉辦招商展覽的機率比在上海大的多。


  雖然去年一整年,台灣的經濟並沒有如新政府預期般的「向上提昇」,反倒是「向下沈淪」,不過台北世貿中心的生意依然不差,由此就可以知道台商真的不太習慣在上海辦展覽。


  除了「上海世貿商城」這個大案子之外,殷琪也以個人的名義投入大陸的外銷房市場及別墅等開發案。外銷房是大陸房地產特殊的產品,因為只能賣給外籍人士,所以稱之為外銷房,外銷房在當年的銷售成績不錯,不過後來供過於求、以及將來會逐漸開放外籍人士也能購買「內銷房」的政策影響下,外銷房除非未來會改成內銷房,否則外銷房還是難逃滯銷的命運。


  同時,目前大陸的法令尚未修正,台商只能興建所謂的外銷房,也就是說,台商目前根本搶不到內銷房的大餅,這也就是殷琪為何遲遲不能解套的主因。


台橡也是投資標的


  除了房地產之外,台橡公司也是殷琪在大陸投資的重要據點。台橡公司是當年為了響應發展石化工業而成立的,當年風光的時候,曾是國內供應橡膠原料的主要廠商,放眼望去,幾乎沒有其他廠商是台橡的競爭對手,殷琪是在民國82年正式接任台橡公司董事長一職,剛開始時,因為橡膠產業景氣尚好,民國84年,台橡的稅後EPS達到每股4.2元,在殷琪手裡,台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殷琪決定逐漸將生產基地移至大陸,1998年台橡大陸江蘇廠正式運作,在這座耗資台橡2450萬美元(約折合新台幣8億)、與大陸南通石化及日商、韓商合作的工廠裡,有著規模龐大的生產線,每年可以生產十萬公噸的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膠(SBR)。


  苯乙烯一丁二烯是製造雨衣、醫療護具、鞋材等的重要原料,是石化工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廈門立宇塑膠有限公司」則是負責銷售江蘇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此一來,才能完成台橡在大陸完整的供應銷售鏈。


  最後一項殷琪在大陸投資的產業,則是殷琪在台灣也相當熱衷的汽電共生的發電工業。根據證期會台橡公司赴大陸投資的資料顯示,台橡在大陸轉投資了一家名為「武進亞能熱電有限公司」,總匯出的金額不高,只有新台幣1億5千8百萬元而已,至於這家公司登記的主要業務,則是「火力發電及電力蒸汽銷售」,因為台橡方面並沒有做說明,目前外界只知道這是台橡延伸投資觸角的重要產業之一。


  綜觀殷琪在大陸的佈局,以虧損居多,不過主因並不完全在殷琪本身,而是在於「大陸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法令的限制多少左右了她在大陸的佈局發展。因為即使如營建業股王大都市建設,董事長趙藤雄也一樣在大陸慘遭套牢。由此可見這不是個人因素、而是環境因素。


  除此之外,去年殷琪站出來挺扁的大動作,彼岸也相當感冒,甚至連大陸工程都被當局點名,也多少影響了殷琪在大陸的發展,往後的情勢會如何,殷琪如何擺脫「支持台獨的台商」陰霾,還有待後續觀察。



2001.06.15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兩國經濟結合 台灣必邊陲化

〔記者陳鈺婷╱台北報導〕國策顧問黃天麟昨以歷史經驗表示,台灣和中國的經濟結合,台灣只會走向邊陲化,反之,則可走出台灣自己的路;他認為聯電案發生後,有關兩岸經貿政策的檢討,應該是加強「有效管理」,而非質疑兩岸政策不合時宜,要求鬆綁。


他也擔憂,「中國熱」若持續加溫,不僅台灣經濟將走下坡,就連台灣主體意識的推動也將面對困境,要達成李前總統所說本土意識至少達到百分之七十五的目標,非常困難,泛綠二千零八年選舉,可能會輸得很慘。


黃天麟昨天出席李友會新春餐敘時,以「歷史的教訓」為題發表演講。他以過去四百多年台灣歷史指出,台灣和中國經濟各有三次隔離和結合的經驗,一六二四年至一六八三年這段期間受荷蘭人統治,中國和台灣第一次隔離,台灣的安平港和淡水港發展成東亞的轉運港;一六八三年至一八九五年,清國據台時期,台灣和中國第一次結合,台灣只是中國的邊陲,經貿也乏善可陳。


兩岸第二次的隔離,是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日據時代,這五十年是台灣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時期;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南京政府統治時代,中國和台灣第二次結合,這時期不只發生二二八事件,台灣人的金融資產更是一掃如空。


他表示,第三度經貿隔離是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從中國撤退來台,蔣介石提出「三不政策」,直至一九九○年這段期間,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而兩岸的第三度結合,則是一九九○年至今,台灣投資中國的資金累積高達一千六百億美元,「中國熱」不斷上升,不僅台灣經濟景氣下滑,房地產市場低落,國民所得也無法提升。


他說,中國熱現象以過去三年最為嚴重,去年台灣投資中國的資金估計有一百二十億美元,佔GDP百分之四,相較於美日對中國的投資僅佔GDP百分之○.○三至○.○五,台灣是他們的一百倍左右,比率實在太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feb/27/today-p8.htm

2006年12月23日 星期六

中國蠶食台灣

■ 陳麗菊


當台灣舉國上下陷入倒扁、挺扁的政治激情,而無暇放眼外在世界之際,中國業已悄悄進行著新一波「蠶食」台灣的大業。遠的不說,單從這一個多月來中國對台的動作觀察,就可窺一二:


首先,弱化台灣經濟,東亞自由貿易區計畫摒除台灣:日本擬倡議由東協十國加上日、韓、印、中、澳、紐等十六國成立東亞自由貿易區,台灣由於中國的排擠與打壓因而未被納入該區域經濟合作計畫中,該計畫倘進一步成形,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將嚴重受創並被邊緣化。


再者,「以農圍政」來勢洶洶:二○○五年八月一日,中國對台灣十五種水果實施零關稅,首度將統戰觸角伸至台灣農民。東南亞各國農產品能以零關稅輸往中國,係在WTO架構下透過談判達成零關稅協定,對雙方才有保障。而台灣與中國皆是WTO會員,但中國卻不經由WTO的制度與我協商,反而是在連戰訪問中國後提出,明顯是政治操作,而台灣農民的權益由於沒有經過WTO協定因而沒有保障;二○○六年四月中,國共聯合舉行「兩岸經貿合作論壇」,會後中國釋出開放廣東、廣西設立兩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在福建、山東設立兩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區」政策措施,利誘台灣農民前往投資以取得台灣農業技術、人才與資金;半年不到,國共又將於今年十月中於中國海南省舉辦「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並不斷透過媒體宣傳將再對台釋出農業交流「利多」政策。兩岸農業交流,中國既可「以農圍政」,又有金錢與技術入袋,這是種單邊傾斜「利多中國」的不對稱交流!


其次,強化宣傳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圍堵「台灣」字眼在有國家主權象徵的國際組織出現:在台灣討論將尋求以「台灣」為國名加入聯合國之際,中國日前反對並抵制美國自一九九五年起行之有年向聯合國「傳統武器登錄處」通報以「註解」方式納入對台灣的武器轉移一事。聯合國於是決定「只有涉及聯合國會員國的傳統武器轉移應向登錄處報告」,因此自明年起美國將停止在聯合國登錄對台的武器轉移。


中國正按步驟規律地進行著蠶食台灣的計畫,台灣人若還不察,心中只有狹隘的統獨爭議、算計著上台下台的政爭利害,恐怕台灣會很快地就從世界舞台上「退場」。


(作者為智庫專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sep/22/today-o6.htm

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經續會啟示錄╱…不再填中國的錢坑,台股必有大行情…

<黃天麟專欄>



近幾個月來,台灣股市行情大好,股友們無不笑逐顏開,股市分析師之選股再次顯靈(註:牛市時分析師選股九十%都會對)。但當錢進口袋之時,也請務必回顧一下此次牛市形成的原因與過程。


今年五月,政府聽從親中媒體之言,為滿足企業雄飛中國之大夢,開始積極籌劃經續會。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兩岸關係有所突破,台灣經濟才有前途,台股才有生機」一直是統派媒體及「唯中派」分析師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當然泛藍及統派媒體是不會放過這一大好機會的,他們動用了一切力量,強調:「若想在經濟有所突破,政府必須鬆綁對中國之投資,改善兩岸關係」,並要求政府立即直航、開放銀行登陸、解除四十%投資中國上限規定。被泛藍魔咒所催眠的政府也依此定下經續會的議題及解決方案。但股市不因鬆綁之消息而大漲,反而引發了一股賣壓,七月十七日以六二三二點的低價收盤,比年初的六三七八點還低了一四六點。


七月初,經續會分組會議陸續登場,十七日過後,財金組及兩岸組的各議案結論亦漸趨明朗,不顧國家主權、危及經濟安全的西進議題,在台聯及本土派民進黨學者之力阻下,紛紛鎩羽。但奇妙的是,股市卻從此步入了安定的坦途。顯然資金不再大量外流,對股市言,是一帖安定劑。


台灣的經濟是否如統派所指「自外於中國,台灣必黯然無光,外資必棄台而去」?事實之演變恰恰相反。七月底,台灣指數已穩住於六四五四點,與當月的十七日相比,回升了二二二點,八月外資一反過去的賣超,改為買超,買超金額達七百三十六億元,九月二十九日渣打銀行宣布將砸下新台幣四百億元,收購新竹商銀五十一%到全部的股權(註:是經續會否決了銀行登陸之後)。「不鬆綁,外資必拂袖而去」的謊言不攻自破。


十月外資繼續在股市買超,金額為五百八十一億元,十一月再度擴大為一千二百三十三億元,也就是說,自七月經續會的銀行登陸、四十%上限規定、直航等案紛紛被否決後的四個月,外資買超高達三千三百三十八億元,除渣打案外,也促成了花旗對僑銀、日資入主安泰銀等之大案,連國際私募基金也開始大膽來台叩關。上月(十一月)二十四日凱雷集團宣布將以每股新台幣卅九元收購日月光的股權,金額更是高達二千一百億元,手筆之大,顯示對台越來越有信心,可見他們所著眼的是整體的發展遠景。


經續會經驗再次告訴了我們,政府要努力的不是如何去迎合中國之要求、或台商西進之欲求,而應是如何改善國內環境,讓本土資金生根於台灣,投資於台灣。民進黨政府務必擷取二○○一年「積極開放」後的痛苦經驗,六年的產業之外移、實質薪資所得之縮水、民間之疾苦均由此而來,「開放之狂歡」只是暫時的,企業的利益不盡然是國家及全民的利益,國家需要企業,但企業不能不顧國家與人民。只要政府拿定主意,不再苦思於兩岸關係之新的突破,聚精於國內,則台股必有令人驚喜的大行情。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乞兒連戰

■ 吳宛郁


報載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指示,將儘快於下月赴中國舉行「國共經貿論壇」。他說,此舉有助解決台灣經濟問題,並有利於台商。


但根據筆者工作調查顯示,中國經濟政策已有極大改變,不但調降對外出口的退稅制度,也逐步取消對外資的各項優惠。限水限電及要求改善勞動條件的罷工,時有所聞。加上歐盟及美國,以「反傾銷」名義調查中國出口產品,並課徵特別進口關稅,人民幣接下來還要面對國際要求升值的壓力,不只台商,連各國外資都逐步向柬埔寨、越南、印度、埃及等,投資環境相對穩定,生產及出口成本亦低的國家移動了。國民黨能幫什麼忙?


目前中國極力利誘的是高科技產業,包含資訊電子和生物科技。但美國、歐洲等國都對高科技產業的技術合作及資訊移轉限制嚴格,台灣科技產業卻沒有這個危機意識。即使這些產業願意承擔失去領先位置的風險前往中國,也無須國民黨與連戰為其喉舌,鴻海和明基難道還需要您替他討一口飯吃嗎?


那麼論壇的用意何在?看真點,這是中國大爺派飯的把戲,是中國單方面便可以允諾的好處,不需要協商,不用實踐,他只需要有個人來演上門討飯的乞兒,中國便成了普渡眾生的大善人。


而他們挑上的臨時演員,就是國民黨和連戰。


能帶動台灣經濟成長者,不是僅只繫於中國一個國家、對大陸投資一個方向。請連戰不要再演出這場被人看輕的把戲了! (作者從事文字工作)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20/today-o7.htm

2006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客家人陳彬:赴中工作台幹被阿六仔幹掉啦!

台幹被取代-- 大小姐少年人醒醒吧!

2006/12/14 00:13

陳彬



統一集團繼05年大動作調回40位台幹以後,台幹的數量由最高峰期的300人,截至06年底的120人左右。大砍台幹,以便降低成本的經營策略並未停止,進一步打破大陸籍幹部「阿陸ㄚ」,最高出任地區性總部總經理「天花板效應」的傳统慣例,水事業及冷藏飲料本部的總經理,由「阿陸ㄚ」擔當重責大任了!



統一集團的競爭死對頭頂新集團(康師傅),更不遑多讓,擔任一級主管的「阿陸ㄚ」早就超過20人,日前還一口氣選派6位阿陸ㄚ到日本早稻田大學語言訓練,再派駐至策略伙伴三洋食品與朝日集團的工廠見習,進行為期兩年的培訓計劃,以便一級主管逐步由阿陸取代台幹,强化競爭力與增加獲利。



以上兩則報導,是北高市長、市議員投票前夕,各候選在街頭小巷大高喊危險、搶救時,夾藏在報屁股產業版的小新聞。



我很訥悶,候選人危險要人搶救時,誰來救選民?特別是剛上班、剛創業,又無祖公產可依靠可花用,無積蓄,薪水微薄的大小姐及少年人?媒體為甚麼長篇大炒選舉花絮,卻吝於分析兩大指標性台商集團經營新策略、新地位,對大小姐、少年人往後數十年,涉及上班、收入、成家、立業、創業,是富是貴?是貧是賤的影響?



此兩則小報導,如果拿來和主機板龍頭大廠、NB大卡華碩集團,12月初無預警裁員421人,造成至少300個家庭收入來源頓失依靠,或有人因此打亂結婚生子、購屋置產計劃欲哭無淚的消息相互比對時,是否更讓人替這幫遭逢無預警遣散的員工慨嘆?台北資訊展最後一天(10日),不到60秒就賣出一部NB,堪稱資訊展最大贏家,社會形象良好,曾為股王的公司都無法依靠時,又有哪家台灣引以為傲的IT集團企業可以信任?可以安心、放心的託付人生?



我以為,掌控資訊分配、分析大權,20台以上的政論性節目及報章雜誌,會随北高市長、議員選戰的落幕暫時收斂,偃旗息鼓,多些有內涵拼經濟、有益就業收入的分析報導。但是,看到媒體、政客、名嘴們又藉「走路工疑雲」接着炒07年立委、08年總統大選的狗屁論點,還在瞎掰政治議題,自以為對台灣有貢獻很偉大時,我替台灣的大小姐、少年人擔心,誰來救救他(她)們?



http://www.ettoday.com/2006/12/14/320-2027332.htm

2006年12月13日 星期三

黃天麟:直航 外流中國資金年增四千億

兩國直航後, 台灣工廠全搬走, 阿九願意用黨產養八百萬勞工嗎?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專訪



政府選後將召開二次經發會,企業界將要求兩岸直航、放寬中國投資上限及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等,對此,國策顧問黃天麟強調,經發會應討論如何改善台灣投資環境、提振國內經濟,而非開放中國投資,現階段如果開放直航,台灣每年外流中國資金將增加四千億元,將造成國內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

鎖國--將台灣經濟鎖在中國


黃天麟表示,從全球化的佈局來看,我國對中國投資金額不應超過對外投資總額的十%,即使考慮到台灣鄰近中國且語言相同等因素,我國對中國投資也不應超過對外投資總額的二十%,但目前我國投資中國金額占對外投資總額卻高達八、九成,這不叫國際化,而是「鎖國」,「將台灣的經濟鎖在中國」。


黃天麟指出,現階段如果開放兩岸直航,台灣外流中國資金將倍增,根據陸委會委託學術機構所做的研究報告,直航後台灣到中國觀光人數將增至一點六倍,高達六百萬人次,以每人消費二萬元計算,則台灣對中國觀光支出每年將增加四百四十億元。


此外,直航後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將增至一點九倍,目前我國對中國投資每年約一百二十億美元,直航後將增加一百億美元以上,約新台幣三千三百億元,加計增加的觀光支出,則我國每年外流中國資金將增加近四千億元,屆時台灣每年外流中國資金將約九千億元,而我國一年總稅收也才一兆三千多億元。


黃天麟強調,若台灣資金持續外流中國,國內消費及投資將減少,造成國內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因此,政府不能光從外商或是企業家節省經營成本的角度思考問題,而須站在全體人民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


此外,黃天麟也表示,上市公司對中國投資上限不能再放寬,目前上市公司對中國投資上限四十%,風險已經很大,為保障大眾資金的安全,不能再放寬。


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的問題,黃天麟認為,雖然可以讓一些觀光飯店賺錢,但卻會有跳機、治安等問題,而且,開放後會不會因此拉低我國的觀光品質,降低美、日觀光客來台的意願,也必須加以考慮。



12/6/2005 8:38:26 AM

2006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國民黨縣長感恩民進黨根留台灣的政策

中國時報 2005.11.16 



聚興工業區 動土



 吳敏菁/外埔報導



 歷經六年的開發,外埔聚興精密機械工業區昨日舉行動土典禮,多家廠商齊聚,縣長黃仲生特別感謝廠商們響應政府根留台灣的政策,帶動地方就業,對於聚興工業區開發樂觀其成,承諾將協助各種管道催促各項工作。



 聚興工業區基地位於台中縣外埔鄉三崁、永豐段,佔地十五點四公頃,當初工業區開發是因為豐原市、潭子鄉與台中市多家廠商,鑑於廠房用地在都會區,不符規定或因廠房擴建不易,從民國八十六年開始聯合委託春龍開發公司開發外埔鄉聚興精密機械工業區,



 聚興工業區每年預計創造出25億以上的營業額,加上780名員工可以帶動外埔鄉的繁榮。

2006年12月9日 星期六

張忠謀:台灣新聞媒體過於激情

2005.12.09 工商時報



涂志豪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日應邀出席第四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並發表專題演講。張忠謀說,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民主國家,新聞媒體若一直用激情的語言,長久以來所建立的公信力及影響力,很快就會被花掉,在台灣新聞媒體每天的用語都很激情,這是大家應該要多想想的事。

 張忠謀說,他六月份與紐約時報董事長沙茲伯格對談時,提到了一些重點。第一,在新聞處理上可分為報導、分析、評論等三部份,報導當然是陳述客觀的事實,分析則是寫出內幕或是主觀意見,重要的報導旁一定會有個新聞分析,至於評論則會有專版刊載,像紐約時報這樣有影響力的媒體,在新聞處理上做的很好,所以他很讚賞紐約時報的報導風格,沙茲伯格也表示這點的確很重要。不過,對台灣現在的媒體來說,這個新聞處理的方式,應該是建議,而不是讚賞。


 張忠謀表示,就他對紐約時報長期的觀察,基本言論都是中間偏左,大約傾斜十度到二十度,但是現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執政後,傾斜角度已經達三十度左右,而且在新聞的選擇上,編輯加上了很多主觀的意見,這並不是很好的現象。


 所以有影響力的媒體,應該儘可能走中間路線,若偏左或偏右太多,都會失去原本建立起來的影響力。


2006年12月8日 星期五

力晶爾必達合資4500億元 在台設最大晶圓廠















95.12.07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七日電)力晶半導體與日商爾必達今天宣佈,雙方將在未來的4至5年內,在台灣中部科學園區共同投資4座晶圓廠,總產能將達月產24萬片,為全球最大的12吋晶圓廠,總投資金額達新台幣4500億元,這也是台灣近年來最大的中外合資案。



  爾必達執行長坂本幸雄期許,未來3年內爾必達與力晶攜手挑戰全球DRAM龍頭地位。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說,力晶能夠獲得爾必達青睞,選擇合作建廠,證明了台灣半導體業具有國際競爭力。



  黃崇仁指出,力晶與爾必達的合作案,是台灣近年來最大的中外合作案;此次爾必達海外設廠合作案,還有中國與新加坡業者極力爭取,雖然台灣投資環境並不見得最好,不過在力晶與爾必達雙方長久合作經驗,及力晶營運績效與成本控制能力良好,才脫穎而出。



  力晶副董事長蔡國智指出,初步規劃力晶與爾必達明年將共同參與瑞晶電子增資,分別出資200億元,總資本額將達400億元,未來產出力晶與爾必達各半。瑞晶將有9席董事,力晶與爾必達將分別取得4席董事,另一席則將由獨立人士擔任。



  力晶資深副總陳正坤表示,今年3月31日破土興建的力晶12C廠,未來將移轉予合資公司瑞晶,該廠預計明年5月開始引進量產機台,7月投片,8月正式量產,製程技術將以70奈米先進製程切入。蔡國智說,瑞晶明年資本支出規劃為700億元。

2006年12月6日 星期三

陳由豪ー台灣落跑總裁 大陸繳稅大戶

陳鳳英

   政黨輪替,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過去在國民黨時代權傾一時的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因涉及東鼎弊案、東華掏空案等多項司法案件,淪為民進黨政府的通緝要犯。陳由豪積欠國內銀行團逾五百億元債務,現多已淪為呆帳並由全民買單概括承受,但他在大陸的翔鷺石化王國卻蒸蒸日上,名列台商繳稅大戶,今昔對照,諷刺意味十足。

 陳由豪在台灣兵敗如山倒,但因搭上對岸最後一班石化開放列車,以翔鷺紡纖與石化在大陸東山再起,也因此留下「錢進大陸,債留台灣」的爭議。


 債留台灣 全民埋單 正當東帝士集團在台灣面臨崩解並欠下大筆債務之際,與陳由豪關係密切的翔鷺滌綸紡纖慘澹經營四年後,從一九九九年開始轉虧為盈,並在中共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二千年度中國外商投資企業納稅百強」中,以一億八千九百萬人民幣的納稅額高居台商首位。


 台灣的跑路董事長,搖身一變卻是對岸的愛國繳稅大戶。翔鷺石化同時名列《台商一百強》第四名,每年獲利相當驚人。


 深諳政商操作的陳由豪在去年總統大選期間越洋喊冤,指稱曾經捐錢給陳水扁總統,沒想到被過河拆橋,借力使力企圖阻擋銀行即將展開的東帝士債權拍賣,保留集團翻身籌碼,更有藉「打扁」向中共輸誠,確保大陸事業不動搖的意味。


 二十年前,陳由豪由父執輩留下的紡纖業起家,在國民黨執政蔽蔭下,短短十年間,東帝士集團急遽擴充,全盛時期旗下坐擁四十多家公司,總資產達二千多億元,營業額達一千二百億元,事業體更是橫跨東南亞、南非及中美洲。


 透過國民黨營事業體系居間牽線,陳由豪與國民黨形成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不過,與國民黨錯綜複雜的利益交換,並不能阻擋陳由豪的西進步伐。早在前總統李登輝下達「戒急用忍」禁令前,陳由豪即以迂迴方式登陸成功。


 礙於當時我政府不准化纖工業登陸,陳由豪採取整廠輸出名義進行設廠計畫,以印尼林紹良為檯面上的投資者,而東帝士主導翔鷺化纖所有經營權,成為國內化纖業第一家登陸的公司。


 迂迴登陸 稱霸化纖 位於廈門海滄工業區的翔鷺化纖,在一九九五年三月底完工後,聚酯纖維的產能在大陸居第二位,當時堪稱大陸化纖業最大的外商獨資企業,在業界素有「北儀征、南翔鷺」的封號。


 翔鷺在一九九九年下半年即轉虧為盈,年度報表出現淨利二億元人民幣,約台幣七億多元亮麗成績。國內銀行團批評陳由豪未將獲利匯回台灣還債,欠缺誠意;與陳合作的台南幫大股東私下也嘀咕,翔鷺獲利雖然不錯,但陳一味求大的企圖心,根本不受控制,「投資這麼久,沒發過現金股利,所謂獲利只是帳面數字而已」。


 由台南幫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的統一國際開發,目前持有翔鷺滌綸紡纖三成股權,統一自去年起便積極尋求買家出脫持股,但至今還未賣出,原因據說與翔鷺「錢進大陸,債留台灣」的爭議不無關係。


 今年五月,翔鷺集團總裁俞新昌表示,將在廈門海滄加碼投資八十萬噸對二甲苯(PX)項目,預計二○○七年投產後,可望成為中國最大PX生產廠,也是中國第一條由台資整合完成的石化產業鏈,總投資額高達十七億美元。未來只要取得批文,翔鷺不排除直接投入石化最上游的輕油裂解廠。


 以石化項目在大陸受到高度管制的程度,翔鷺能連中兩元,拿下PTA與PX建廠批文,證明陳由豪在大陸政商關係的經營也有過人之處。


 翔鷺化纖當年在大陸動工之際,正逢中共當局積極拉攏台商投資,加上翔鷺投資規模與企業負責人知名度,具有拉攏台商指標效果,因此,包括中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前總理朱鎔基、前副總理李嵐清、鄒家華、錢其琛等高階領導人,都曾經親訪翔鷺廠。由於背負「錢進大陸,債留台灣」的陰影,不管陳由豪或翔鷺的經營成績如何斐然,都難以在台灣內部取得認同。



2005.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