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親中學媒的匯率觀

最近親中學媒對台幣匯率特別關懷,一連串批評政府的「弱勢台幣」政策。


政府有無他們所指的「貶多升少」政策不得而知,但近一年拜保險業資金外流(海外投資上限提高),投資中國金額增加(今年前四月比去年同期增廿二.一%),加上一些利差因素,台幣相對弱勢是事實。但最令他們難受的恐怕是「人民幣升值,台幣卻貶」。


因為這一結果不利於「產業西進」,違背「以經促統」政策,這是他們近幾個月歇斯底里地報導「人民幣再創新高」外,不時以「台幣貶值殃及國民所得」、「進口貨漲,消費者心淌血」、「台幣升值,錢就回來,股市上漲」的原因。目的就是要以慣用的洗腦伎倆再度影響政府政策。他們的企圖似乎是成功的。


據報導,「中央銀行已出重手,狂拋美元,使匯率反轉勁揚」。若報導屬實,這將又是「媒體治國」的另一例證。


過去親中學媒搬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來誤國誤民的例子已是司空見慣,他們動員了產、官、學界,甚至動用了外商,時而重金禮聘諾貝爾獎大師來台鼓吹西進,施壓政府。


結果,台灣經濟因西進而動能大減,國內投資被排擠,薪資所得不增反減,M型社會快速形成(註:投資中國金額依據美國國會之一份報告,約佔中國接受外國直接投資金額之一半,即約三千億美元)。但妙的是,他們還理直氣壯地指責政府對中國開放不夠徹底,讓人民變窮。


此種作賊喊捉賊的泛藍反噬絕技,我們實在已領教很多,此次再以「台幣貶值,貿易條件轉差,人民是輸家」訴求新台幣升值,若政府真的又聽信他們,二○○○年代初期的瘋狂大陸熱必捲土重來。


台幣升值錢就回來嗎?國民所得會增加嗎?這與泛藍及前新潮流系的「登陸設限鬆綁,錢可回流」、「只要直航,台商就會回台投資」一樣,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心中全無公民社會應有的責任。的確,貨幣的升值進行期間,為賺匯差,熱錢會湧入台灣,若暫時停留股市,也會推升股價。但這都是一時的。當台幣升到投機者認定的價格之時,資金立刻撤出,股市也會立刻回檔,留下一大堆後遺症,等政府去收尾。


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在台灣力主台幣升值的學媒,當面對每分鐘以百萬美元之速度累計外匯的中國時,即立刻判若兩人,認為「升值不利於中國,更不利於世界」、「中國人民幣無升值條件」,言行宛如中國的官員。他們說,「弱勢台幣會造成產業的依賴心理,不利升級」,但對台商長期依賴中國廉價勞工(藉中國之低匯率政策壓低出口成本)即讚許有加,認是資源之整合,其立場之偏頗,莫此為甚。


台幣對美元不是沒有升值的條件,若這世界上沒有中國,台幣對美元升至廿八比一(升十五%)還綽綽有餘,問題是中國極端低估的人民幣完全破壞了台、中間合理經貿的平台(當今人民幣對新台幣的幣值只一九八○年時之六分之一),台商瘋狂式的西進,即與此有關。顯然,台幣若真的要升值,也得等到人民幣升足(估約卅%至四十五%之間)之後。


希望我們的社會及官員不再為這些以中國為思考中心的「匯率中國觀」所誤導。


黃天麟/前國策顧問


[註]:資料轉載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29/today-o4.htm

2007年5月26日 星期六

基隆港去年貨櫃裝卸量創十年來新高

(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基隆市三日電)基隆港貨櫃裝卸量,曾於西元一九九五年創下歷史新高,達216萬餘TEU後,因受客觀環境因素影響,多年裝卸量逐年下滑,去年經統計結果,則高達2,122,940TEU,較前年增加31,482 TEU,成長率為1.51%。突破近十年來新高,且創下僅次一九九五年以來的歷年來次高之優越成績。



基隆港務局今天指出,探究原因,乃是轉口櫃因港務局提出衝量優惠措施奏效,以致大幅成長,經統計至二○○六年十一月底轉口櫃量累計已達134,585TEU。

較二○○五年同期之110,861TEUT增加34,761TEU,成長率已達34.82%之鉅(累計去年一至十一月底止,進口櫃量為925,311TEU,較前年同期之930,345 TEU小幅減少5,034T EU;出口櫃量累計截至十一月底止為876,381TEU,較前年同期之873,168 TEU則小幅增加3,213TEU),基隆港務局預期將來成長空間,仍大有可為。


近年來,國內經濟景氣不甚理想情況下,基港局提出多項港埠優惠政策,如貨櫃裝卸品質保證,轉口櫃衝量優惠多項措施奏效,致九十五年貨櫃裝卸量寫下近十年佳績,不過,各航商、貨主、裝卸承攬業、報關業等單位的協助與支持,才是最主要的關鍵因素。



1/3/2007 8:32:50 PM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外資挺台股 列為亞太首選

2007.4.2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擺脫全球股災陰霾後,台股屢次挑戰7,900點關卡、卻未能達陣,但各外資券商卻絲毫不受影響,始終力挺台股到底,還將台股列為「亞太地區首選」。


外資如此看好台灣市場,主要著眼於2007年是總統大選的前一年,在選舉政策偏多激勵下,向來都是台股上漲的「票房保證」。


儘管各國內機構均預估,台灣2007年經濟成長率表現將低於去年。但打從去年底開始,外資券商幾乎口徑一致,認為台股基本面佳、企業獲利成長、股價相對便宜,對台股投資評等都是「加碼」或「買進」居多;其中,瑞銀證券、巴黎證券、荷銀證券三大外資券商,甚至直接喊出今年台股高點將可看到一萬點。


今年初,台股一度上漲到7,999點的六年多來新高紀錄,讓投資人為之振奮。但從此之後,大盤多次陷入回檔盤整格局,幾次多頭勢力集結上攻,依然未能站上8,000點關卡。包括:高盛證券、巴黎證券等外資券商曾指出,台股短線將走弱回檔修正,但卻沒有因此由多翻空、調降台股評等,對於未來台股長線,仍持一貫多頭看法。


外資券商看好理由各有不同,但總統大選的利多題材效應,則是許多外資分析師最大交集點。因為根據歷史經驗,過去兩次總統大選,選前一年都是走多頭格局。


首先,2000年總統大選的前一年、也就是1999年,全年度漲幅,達31.6%,如果從指數最低點起算,漲幅更加驚人:因為1999年低點是在2月5日的5,422點,2000年總統選前高點,是在2月18日的10,393點(這天也是1999和2000年橫跨兩年的高點),最低和最高點期間漲幅,高達91.7%。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2004年總統大選:2003年全年度漲幅為32.3%,與1999年漲幅數據相近。此外,2003年低點為4月28日的4,044點,2004年總統選前高點是3月5日的7,135點;巧的是,這天同樣也是2003和2004年橫跨兩年的高點,期間漲幅也不少,達76.4%。


因此,外資看好今年是總統大選前一年,選舉效應、將帶來政策偏多題材;瑞銀證券台灣區總經理陳安表示,「愈接近明年總統大選,股市就愈呈現利多」,預估台股行情也將逐季上揚,一季比一季好,今年指數高點會落在第四季,並有機會攀上一萬點關卡。


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策略分析師伍德(Malcolm Wood)指出,台灣的股價本益比,向來就低於亞太區其他國家,再加上這次台灣總統大選,對經濟政策傾向開放的候選人,其勝選機率都很高,政策利多題材將替台股表現增溫。他認為,在價值被低估的情況下,建議國際投資法人繼續加碼台股,並將台股列為亞太地區投資首選。


德信投信也認為,由於明年即將舉行總統大選,預估今年大盤將走「多頭格局」、行情可期;若今年出現的是「大多頭」,指數高點可望落在9,000至一萬點之間,即使是「小多頭」,高點至少也會有8,500點的表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pr/2/today-stock1.htm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香港被吞併十年 低薪勞工數量大幅增加

(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二日電)一項統計指出,香港主權轉移十年來,收入低於三千港元(約新台幣一萬二千元)的勞動人口大幅增加,工作時間卻比以往更長。



香港職工會聯盟引述政府統計數字指出,回歸十年來,月入少於三千元的勞工,由一九九七年的五萬九千人,增至去年的十四萬一千人,增幅達百分之一百三十八。



另一方面,每週工作五十五小時或以上的勞工,十年間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六點三,共八十三萬三千人。


此外,收入少於五千元的勞工,也由九七年的三十萬七千人,增加至去年的五十二萬八千人,增幅達百分之七十一點八。


職工盟指出,由於現在有更多女性要出外工作,加上不少中國新移民到香港等因素,使得低技術工人供應不絕,工資不斷被壓低。


他呼籲港府盡快制訂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並全面檢討現行勞工法令,以保障就業人士。



4/3/2007 1:11:49 AM

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五冬來 我就業人口增72.8萬人

2007.5.17



隨著近年來經濟景氣復甦,加上勞動參與意願提升,帶動國內就業人口之穩定成長。根據最新統計,2001年我國就業人數已經從938萬3000人,增加至2006年的1,011萬1000人,五年內共增加了72萬8000人。


經建會表示,由於2000年至2001年國內外景氣衰退,加上產業外移,導致結構性失業持續發生作用,使得我國失業率從2000年之2.99%,大幅度上升至2001年之5.17%。不過,在政府推動各項經濟振興及就業促進措施下,加上國內外經濟景氣穩定成長,近五年來,就業市場已逐漸呈現好轉趨勢。


首先,在勞動參與率方面,2001年為57.23%,到了2006年增加至57.92%,顯示五年來就業市場已轉趨活絡。此外,今年1月至2月平均勞參率為58.15%,也較上年同期增加0.47個百分點,因此,經建會預期,今年全年平均勞參率可望較去年再增加。


其次,在國內就業人數方面,從2001至2006年間,五年總計增加了72萬8000人,等於平均每年增加約14萬6000人、平均成長率為1.5%,也提前達成「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當中,要創造出70萬個新工作機會之目標。


其中,工業及服務業分別增加26萬5000人及61萬5000人,農業則於近五年內減少15萬1000人。若進一步觀察,各業中的分類就業人數,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平均每年增加4萬4000人最多,餐飲業增加1萬9000人次之。(記者王孟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17/today-e12.htm


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國民黨抗拒民營化 中油人事費台灣人買單

平平賣油 中油、台塑盈虧差800億



 調漲油價 台塑獲利


〔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曾慧雯/台北報導〕漲不停的油價讓市井小民有苦難言,拿台灣兩家石油公司的營運數字比較,不難發現,中油本身經營績效不佳,但苦果卻是由全民承擔。而中油再次調漲油價,讓台塑獲利,也是由全民買單。

中油與台塑石化今年上半年獲利差距甚大,中油大虧二百二十二億元,台塑石化卻大賺二百三十億元,按此推算,今年全年中油虧損和台塑獲利的金額相差將逾八百億元。


 人事成本 中油偏高


更讓人詬病的是, 去年中油人事費用高達二百四十一億元,比台塑石化多一百九十億元,是台塑石化的三點七倍,平均每人人事費用為一六○萬元,高於台塑石化的一百三十六萬元,明顯可見中油的人事成本偏高。依中油去年發油量一百二十三億公升計算,光是人事成本,中油每公升的價格比台塑貴一點五元以上。


去年油價高漲,中油獲利僅九十六億元,中油一直埋怨沒有充分反映國際油價行情所致;但是同為競爭對手的台塑石化,去年卻大賺五百億以上,今年上半年兩家公司的盈虧差距更拉大達四百億元。兩者績效差距如此大,問題到底出在哪?


 中油人多 貢獻度低


去年中油整年營收六六八二億元,台塑石化則是四四三三億元,中油是台塑石化的一點五倍,但中油員工人數卻是台塑石化三倍,因此從單位員工對營收貢獻度來看,中油員工僅是台塑石化的百分之三十七,怎麼會相差這麼大?是中油員工人數過多呢?還是台塑石化員工比較努力呢?


由於台塑石化外銷比重較高,且外銷市場毛利較高,對台塑不無小補,但是兩家公司的績效為何差距這麼多?中油公司說,由於提列員工退休金壓力、背負政策成本、機器老舊,煉油效率不如台塑石化,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都影響中油經營績效。


 油價漲幅 超過國際


而依照中油官員歷次說法,中油的虧損主因是因為油價未充分反映國際行情所致。如果中油官員說法屬實,依照中油一年內銷汽、柴油約一百二十三億公升計算,為彌平一年約四百四十億元的損失,中油必須每公升汽柴油漲價三點六元才能達到損益平衡,屆時國內油價漲幅和去年三月做比較,等於漲了七十二點四%,但這段期間國際原油行情才漲約四十%。


何況在未漲油價前,台塑上半年有約二百二十億元盈餘,如油價沒有波動,全年可達四百四十億元,中油和台塑一整年的績效差距達八百多億元,等於是台塑完全不漲價的前提下,中油汽柴油每公升須調高六點五元以上,才能達到台塑的績效。


在中油的這種爛績效前提下,中油漲價、台塑得利,卻是全民買單。


--------------------------------------------------------------------------------


新聞透視/中油績效差 全民買單


自由時報記者曾慧雯/特稿


中油又漲油價了!自去年三月至今,中油共調漲油價五次、調降一次,以九五無鉛汽油為例,每公升共上漲了五點七元,以稅前油價計算,漲幅為四十九點一%,高於同期間國際油價漲幅約一成,如果中油繼續以漲價來彌補虧損,把績效太差的成本,轉嫁給全民負擔,對全國人民實在太不公平。


去年三月國際原油突破每桶五十美元的價位,中油及台塑兩家石油公司在三月十日宣布調高油價。國際油價持續升高,兩家石油公司又在八月份、及今年二月、四月再次調高油價,這次趁著國際原油價格每桶升至七十五美元的時刻,中油再次調高油價一元。


從昨天晚上十時開始,民眾到中油自營站加油,每公升九五無鉛汽油售價為二十八點六元;不過,若扣除貨物稅、空污費、加油站毛利,中油實際稅前油價是十七點三元,而去年三月未漲價前的稅前油價是十一點六元,最近五次中油累計調高油價五點七元,總調幅四十九點一%,但同期美國西德州原油價格才上漲四十%,亦即中油油價漲幅高於國際油價漲幅約一成。


中油一再宣稱,油價漲幅並未充分反映國際原油行情,所以今年上半年才會虧損二百多億元,但是台塑賣的是同樣的油價,上半年卻有盈餘二百多億元,一來一往差距就是四百億元,一年就是八百億,中油的績效實在太差了。



7/8/2006 6:40:21 A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l/8/today-fo6.htm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台開、遠倉購地弊案宣判 王令麟1年10月 蔡豪1年

2007.5.19



〔記者孫友廉、施曉光、高嘉和/台北報導〕轟動一時的台開、遠倉購地弊案,高等法院昨宣判,考量雙方已和解,遠倉已返還本金與利息共廿二億八千多萬元,台開損害已獲填補,被告遠倉公司負責人王令麟也未構成詐欺,改判徒刑一年十個月,另居中施壓的時任台開董事立委蔡豪、副董事長高建文,依背信罪判處徒刑一年確定。


 蔡豪將入獄 選立委計畫不變


蔡、高兩人皆已須入獄服刑,另同案被告遠倉總經理特別助理周繼鵬判刑一年四個月;全案僅王令麟、周繼鵬尚可上訴三審。


無盟立委蔡豪昨天不服氣表示,他有拿出證據證明清白,法院就是不採信,無奈只能尊重司法,但他沒有被褫奪公權,原定競選立委連任計畫不變,他還是要參選。


但依公職人員選罷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尚未執行或執行未畢者,除非受緩刑宣告,不得登記為候選人。因此除非在選舉登記前被赦免或假釋出獄,蔡豪恐難以如願。


 王令麟發表聲明 將提上訴


東森集團董事長王令麟則僅發表簡短的聲明,表示「本件判決對於事實經過,疏於勾稽詳實,致其結論,非屬適法…。」他並將提起上訴。


判決指出,王、周欲將遠倉所有的桃園縣楊梅鎮老坑段等九筆土地,高價出售給台開,虛灌建房地成本,指示公司會計人員製作不實會計憑證、帳冊,利用會計師財務報告簽證,透過高建文、蔡豪向台開開發部承辦人員施壓。


由於當時台開剛民營化,王等人利用新到任的董事長劉金標、總經理蔡宗榮(高院維持兩人無罪確定),對土地開發業務規定、流程不熟悉,終將地價八.五億多元、整地花費二億多元的土地,於八十八年十一月間,以十八億多元賣給台開,獲取七億多元不法利益。


一審台北地院於九十一年間宣判,將王令麟判處徒刑四年,蔡豪兩年四個月後,台開、遠倉就開始洽談和解,於九十三年八月底達成協議,遠倉除返還土地總價本金十八億多元,也給付地價稅、利息四億六千多萬元,其中年利息更超過五%,遠超過當時銀行利息約一%或二%,台開已無損失,再加上合議庭也認為王令麟未涉及詐欺,才將刑度減低。


至於涉案的土地估價人員,高院除將大華鑑價負責人張義權改判無罪,另將田懷親判處徒刑七個月,林睿明四個月,陳永祥、李建興、廖汶錡徒刑三個月,除田女外,都可易科罰金確定。


〔記者孫友廉/台北報導〕台開、遠倉購地弊案宣判,蔡豪已須入獄服刑,主要是其所犯為背信罪,屬二審確定案件,由於並無褫奪公權,因此其情況與之前因妨害公務罪、正在服刑的立委邱毅一樣,尚能保有立委資格。


至於王令麟、周繼鵬,高院除認為犯有背信罪,兩人尚有指使製作不實帳簿、表冊…等,觸犯商業會計法,也將不實的土地鑑定報告向證期會申報公告,違反證交法,相關刑度為徒刑五年以下,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的輕罪或罪名,因此仍可上訴三審。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19/today-p1.htm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聯合報的「死亡交叉」

宋醇誼 ■


台灣高鐵首度海外舉債,發行ECB(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超額認購達一.六六倍;用白話說,就是國際資金看好高鐵營運,搶著要借錢給台高。想起當初藍營媒體政客猛說「高鐵變廢鐵」,以及更早的雪隧,令人感慨!


同一天,媒體報導IMD公佈二○○七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總排名從十七退到十八,中國上升至十五名,首度超越台灣,藍媒(聯合報五月十一日社論)說這是「死亡交叉」,結論,毫不意外,說「台灣是被一個坐井觀天的政府『做衰』的」!


不進反退,民進黨政府當然該罵;但是,且不說IMD與WEF這兩個系出同門的競爭力評比機構,其評鑑基礎與結果常常南轅北轍(WEF評比,去年台灣排名第十三,中國五十四);也暫且不說排名變動一席並無顯著意義,這種統計上的常識;純就這次評比四大指標中,台灣「政府效能」進步三名,排第二十;「經濟表現」更進步九名,排第十六。這該怎麼解釋?


四大指標中的另外兩項,「企業效能」台灣退步四名,排第十七(被中國時報拿來大作文章);「基礎建設」退三名,排第二十一。「企業效能」各細項中,以「行為態度及價值觀」大退十三名最為驚人,重重拖累該項指標;經建會提到王又曾掏空力霸事件、卡債風波,應屬合理解釋。


至於「基礎建設」退步,官方沒有解釋,不過如果考慮九十五年度中央總預算遭立法院違法拖延近兩個半月,至九十五年元月十二日才通過;而九十六年度總預算案更已經拖延近五個半月,至今仍未有通過跡象,基礎建設如何開展?是誰「做衰」或造成「死亡交叉」?恐怕也有待討論。


筆者無意替民進黨政府辯論,況且嚴格而論,不管是評比三百多項的IMD,還是評比一百項的WEF,這種「競爭力」的概念,個人所知,至少麥可.波特與保羅.克魯曼都曾有所質疑;筆者主要是認為,產業、經濟事務,都有數字可以佐證,媒體如果都能用比較客觀、冷靜的心態,檢視相關數據、歷史資料,再做分析、評論,才是正道(例如經建會主委何美玥提到,中國排名進步是好的結果,但台灣的資金與人才被中國吸收這麼多,這幾年還能有如此穩健的成長的說法,就很值得探討)。而不是抓著一個新聞標題就開始寫作文,連基本的資料檢索與思考都棄之不顧,甚至佐以情緒性的謾罵,提供政客攻訐口水,這樣子好嗎?對嗎?


如果藍營媒體願意回歸新聞專業,台灣在這次IMD評比各項之中排名最差的「社會凝聚力」(第五十一名),一定可以大幅提升吧!


從「死亡交叉」到「黃金交叉」,一念之間而已。(作者曾任投顧公司研究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13/today-o2.htm

2007年5月14日 星期一

無恥聯電出賣台灣投資人 和艦經理招了

2007.5.8



 前和艦經理:聯電資料直接給和艦

自由時報記者黃美珠/竹市報導〕聯電和艦背信疑案昨天又開庭,詰問「角色神秘」的前中國和艦良率提升部門經理陳澄佑。他雖屬檢方「友性」證人,不過在聯電名譽董事長曹興誠、名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人面前,對檢方的詰問幾乎都以「時間太久、記不清楚」為由,沒有直接回答。


儘管如此,陳澄佑也當庭證稱,中國和艦並沒有研發部門,而是直接取擷母集團|聯電公司的資料試產,以保證成功,進而承接聯電客戶的訂單。他還說,他任職和艦時有聽說聯電員工離職到和艦,除了為股票,也還有仍享二年聯電員工分紅、和相當比率的認股權等誘因。


面對檢方很多的詰問,陳澄佑幾乎都以時間太久、記不清楚為由避答,迫使檢方只好提示偵查期間檢調人員所做的偵詢筆錄,讓他正視問題,他也僅以「當時的印象比較清楚,現在時間太久,記不得了」,或「當時所言實在」來規避直接回答。


辯方律師也鎖定聯電員工何以轉赴和艦工作、聯電設備是否有移轉給和艦,以及陳澄佑本身是否曾在和艦任職時到「網咖」上去擷取聯電公司資料庫內專利等進行反詰問。陳澄佑同樣答稱,他當時大部分是以「根據個人了解」來陳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8/today-p9.htm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請陳明通反駁陳雲林

自由廣場 2007.4.28.


高為邦


    陳雲林二十四日在北京表示,保護台商投資合法權益「還」存在不少問題,似乎隱約表示也已解決不少台商權益受損問題,這是天大的謊言,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受害台商案件得到公平處理的。


    解決台商受害案件的第一個法寶是拖時間,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時間拖得愈久問題愈好解決,重慶台商副會長鮑揚波商業大樓侵占案,至今已十年了,他每個月至少去一次中國,有時是開庭打官司,大部分時間是找關係以期討回公道,至今已經花費超過一千五百萬新台幣。請問有幾個台商禁得起這樣的折磨?即使你有財力也未必有精力這樣持續耗下去。所有的案件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第二個法寶就是找藉口。開始的時候認為台商受害案件頻頻發生,是因為沒有一套保護台商的法律,因此在一九九四年公布「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但是台商受害案件並沒有因此減少,五年後國台辦認為是法律訂得不夠詳細,無法發揮應有的效力,因此在一九九九年公布「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這樣就能保護台商權益嗎?當然不能,但可以抵擋並拖延時間。二○○三年「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成立」,受害台商案件陸續曝光,國台辦只好另尋藉口,認為國台辦經濟局下的台商經濟糾紛處層級太低,在吳儀副總理、商務部薄熙來部長、國台辦陳雲林主任的共同提議下,於二○○五年成立了「台商投訴協調局」。諷刺的是「台商投訴協調局」成立後二年,陳雲林卻又提出要「適時修訂台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修法、提高處理單位層級交叉運用,台胞真好騙。


    第三個法寶是說謊。去年六月「台商投訴協調局」唐怡局長接受台灣媒體專訪,他說「台商投訴協調局」成立不到一年,受理案件超過二千多件,結案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但當記者問到本協會所提約三十個案件處理情形,他的答復是「目前核查工作近尾聲」,卻不敢說辦成任何一個案件。根據國台辦統計,自二○○二年以來,台胞投訴案件累計達一九六六件,已辦結九五二六件,結案率為八十六點二%,騙誰?請問我們的陸委會,你同意這個數字嗎?為何保持沉默?


    陳雲林還說,目前台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存在的一些問題,是台灣當局對投資中國採取禁止和限制性經貿政策所造成的。要知道中共的頭頭個個敢說謊,積非成是以混淆視聽。陳明通主委該開個記者會說說話吧!


(作者為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www.vica.org.tw



http://tw.myblog.yahoo.com/weipangkao/article?mid=125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遠東商銀公布呆帳大戶 峰安東雲入榜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全國二十九日電)遠東國際商業銀行今晚公布,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計有22位客戶呆帳金額在新台幣1億元以上,包括利隆鋼鐵廠、峰安金屬、東雲公司皆入榜。



遠東商銀公布呆帳大戶名單及金額分別為利隆鋼鐵廠5億8836萬元、長銘實業3億7178萬元、德利開發科技3億6599萬元、峰安金屬工業2億7837萬元、林德隆2億5734 萬元。

第六名至第十名依序為東雲2億4960萬元、世祺公司2億1511萬元、華濟醫院2億807萬元、移新實業2億72萬元、安鋒鋼鐵1億9214萬元。


其它較受矚目呆帳大戶名單及金額還包括秀岡開發1億1872萬元、鴻禧育樂1億430萬元、張朝翔1億41萬元。



4/29/2007 8:44:17 PM

2007年5月5日 星期六

美BERI︰台灣投資環境 全球第六名

自由時報記者曾慧雯/全國報導〕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 )發布「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今年第一次評比結果顯示,台灣投資環境排名全球第六、亞洲第三名,預估未來一年及未來五年排名仍維持不變。



根據BERI在評估報告中指出,台灣的投資環境評比總分72分,排名全球第六名;分數及排名均與上次評比(2006年第三次 )相同;在列入評比的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次於瑞士、新加坡、荷蘭、日本及挪威。

我國投資環境在本次評比持續被列為最高的1A等級,屬於低風險、適合進行投資的國家。BERI預測我國在未來一年及五年,總體投資環境將持續改善,分數將分別進步到73分及74分,排名仍維持全球第六名。


至於投資環境各項副指標評比方面,我國的「營運風險指標」全球排名第三名(72分 )、亞洲排名第二名,全球排名及分數均與上次相同,次於瑞士與新加坡。


「政治風險指標」則是全球排名第15名(59分 )、亞洲排名第三名,分數下降一分,但名次與去年第三次評比相同。



4/26/2007 9:10:20 A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pr/26/today-e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