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民代沒份? 人頭戶作祟啦!

民代沒份? 人頭戶作祟

〔記者鄭琪芳、李靚慧、梁世煌報導〕各銀行陸續公布億元以上呆帳大戶,但多是以往曾爆發財務危機的企業,卻不見欠帳不還的民意代表,對此,財金高層表示,民代向公股銀行借款,都是利用人頭戶,民代本身則是當保證人,因此,銀行公布的呆帳大戶,很難看得到民代的名字。


金管會主委胡勝正昨日則指出,過去公司治理偏重企業的單獨治理,未來將企業資訊連接後,將朝向集團企業的治理。


對於銀行公布的呆帳大戶不少人已經不在國內,胡勝正說,公布呆帳大戶的目的,是希望藉由「社會壓力」,督促這些欠款大戶還錢,對於那些早已潛逃出國的呆帳大戶,將持續以現有的法律機制,向這些呆帳大戶進行追討。


財金高層指出,這次各銀行公布呆帳大戶,其中又以彰化銀行、第一銀行及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等公股銀行的呆帳總額最驚人,除了是因為公股銀行市占率高,呆帳因此比較多之外,政黨輪替前不少民意代表欠帳不還,也是公股銀行呆帳居高不下的主因。


財金高層私下表示,凍省以前,前省屬七大行庫幾乎可以說是省議員的提款機,很多省議員在行庫都有貸款,甚至還曾發生某位女性省議員因借不到錢,而掌摑合作金庫高層的事件,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此外,財金高層也表示,公股銀行呆帳金額大,也顯示管理嚴謹度有待改進,未來將會加強管理,希望找尋專業的經營團隊進入公股銀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