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

台灣香蕉 中國芭樂票




■ 吳榮杰


台灣最近柳丁接近盛產期,對岸中國又與國內某些人士隔海唱和,發出要購買柳丁的消息。希望不會又是統戰伎倆。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十月國內發生香蕉產銷失衡問題時,中國政府趁機在「國共農業論壇」宣布,要向我國採購二千噸香蕉。現在,統計數據已經出爐,顯示中國實際只採購了一百一十八噸香蕉,只有當時承諾量的五點九%,總金額還不到二百萬元。


當時,國內有很多機關團體為協助蕉農,踴躍訂購,民眾也自動配合多吃香蕉,但是竟然還有電視媒體以輕蔑的口吻譏諷國內各界的努力,訕笑說即使撐破了肚皮也無濟於事。事實卻非如此!在短短兩週內,國內即訂購了兩百多噸,加上政府補助收購加工等緊急因應措施,使香蕉產地價格很快從谷底爬升至合理水準。


農產品產銷失衡時的緊急出口,當然不是農產品貿易的常態。農產品外銷市場的開拓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夠將國內生產的農產品,在沒有政治力刻意介入下外銷至中國市場,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從上次香蕉輸中的實際經驗,應該可以讓社會大眾了解一些事實:以統戰或政爭為出發點所創造出來的「商機」,都是虛幻不實的假象,隨時會因政治目的已達成(或無法達成)而迅速幻滅。


因此,我們還是應腳踏實地的去開拓國際農產品市場,以舒緩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帶給國內農業的壓力。中國市場是我們農產品外銷全球佈局的一環,而非最主要,更非全部。我們不必將全副心力放在一個商業風險極高的市場,更不必心存幻想,把別有用心、配合統戰目的所炒作出來的虛幻市場當真,甚至因而打亂了原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的全盤計畫。


另一方面,去年五月底,日本對於進口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驗趨嚴,有部分業者因而寄望於安全要求較不嚴格的中國市場。殊不知農友如果能努力自我提升技術與品管,達成日本嚴格要求,這樣子就可以擺脫其他無法符合安全條件之廉價競爭者,將這個農產品品質安全的挑戰,轉化為一種市場進入的保障,與市場競爭的有利條件,對進軍歐、美等其他海外市場也會大有助益。


中國二千噸香蕉「膨風」市場的漏氣,以及日本農藥殘留檢驗的危機即轉機,相信會給我們農友、農業主管機關很大的啟發才是!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