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協助台商進軍中南美 中國外企僅40%獲利 中國商務部報告說,上半年中國的實際利用外資數量為28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約半個百分點。上半年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建立的外國投資的公司有19750個,比去年同期減少約7個百分點。6月份的情況更為突出,新建立的外資企業數目為4091個,比去年同期減少14.32%。 陳部長還指出,最近對中國投資的外資開始撤出,西方的議價投資資訊公司對此調查的結果顯示,在中國的外資企業中只有40%的企業有利潤,其他的往往都長期虧本,大約四分之一的跨國公司已經至少在中國關閉了一個投資項目。 印度東南亞漸取代中國 今年的頭兩個月,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下降了48%,出現了歷史性的第一次大幅度跌落。 在中國外資開始減少的同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吸收外資的情況開始明顯好轉。印度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的青睞。2005年,印度取代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零售業市場。 他還強調台商應全球布局,不論投資產業別過度集中,或是投資地區過度集中都有風險,台商除西進中國外,還可往中南美洲發展,尤其中南美國家已與美國簽定自由貿易協定,針對農工產品提供在10-12年完成減稅至零的承諾。 台灣廠商以中美洲為據點,以紡織業為例,輸美最高可享有32%優惠關稅,同時對美國及其他美洲市場有快速反應與彈性供貨,分散目前集中對中國及東南亞投資的風險。 投資中國40%上限不嚴苛 面對有台商在某媒體登報政府限制台商投資中國的情形,陳瑞隆表示赴中國投資真正面臨超過40%壓力的台商其實不多,況且除40%投資中國之外,台商還可投資全球其他國家,真正留在台灣的資金比重可能還不到60%。 陳瑞隆指出,限制台商投資中國不得逾淨值40%,其實是為避免公司因過度集中投資某一行業、地區,帶來太大風險,影響股東權益,連美國也有類似規定。 中國台商投資經營協會理事長陳明璋曾表示,台商目前面臨中國宏觀調控、人民幣升值、轉型經營以及本土化等壓力,據他們訪查台商所得的結果,有8成以上的台商認為,未來資金成本將會上揚。 在台商受到宏觀調控的影響方面,台商所遭遇到的5大難題,依序是獲利能力降低,占52%;營運資金成本增加,占37.5%;土地取得困難,占30.9%;貸款回收困難,占24.9%。 「榮邦計畫」照顧台商 陳瑞隆指出,經濟部負責「台薩園區」招商,預定引進產業包括貨物國際配銷業、國際物流或物流服務業、資訊服務或科技研究發展、高附加價值製造業、農產加工業、上中下游紡織業等。 他說,薩爾瓦多是中南美洲人民最勤奮的國家,美國洛杉磯的薩爾瓦多人比薩國首都還多,因為薩國人民樂於到美國打工賺錢,再回到家鄉置產。 陳瑞隆部長強調要站在「深根台灣、布局全球」的戰略上,鼓勵及協助台商進行全球布局,並加強對台灣的投資,以台灣為全球營運據點,繼續創造吸引外資的有利環境,並進一步擴大其在台的投資,以維持經濟成長率、創造就業機會,進而提升國家長期的競爭力。 8/30/2006 9:52:12 PM
(記者宋碧龍綜合報導) 8月29日經濟部長陳瑞隆表示,台灣對中國投資從民國41年至95年月底為止,投資總額為511.99億美元,占所有外資52.28%,尤其近半年新增投資案,約有70%資金投資中國,比例相當高,令人憂心,且相對於新加坡、南韓、日本投資中國資金比重亦屬偏高。
經濟部長陳瑞隆指出,最近外資的對華投資的外資開始撤出,西方的議價投資資訊公司對此調查的結果現實,在中國的外資企業中只有40%的企業有利潤,其他的往往都長期虧本,大約1/4的跨國公司已經至少在中國關閉了一個投資項目。(大紀元記者宋碧龍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