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3日 星期六

「台灣國語」被污名化

 「語言」為代表著一種溝通工具,內涵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也代表著政治權力與認同感,今天各家記者主播操著標準的國語而鄙視著台灣國語,內心一定有著「正統」的優越感,仍然存有著外來政權的優越心態,然而妳講的國語是否就字正腔圓嗎?有講的跟正統「國語」北京話一樣的腔調嗎?即便是中國每個省也有每個省的腔調,為何要語言鄙視、諷刺台灣國語呢?


台灣本土化崛起,本土政黨取得執政權,現今本土優勢感凌駕外來政權,那些主播們竟然還敢鄙視著台灣國語,到底誰優越?到底誰是本土?今天到底誰是政治權力代表?到底誰是現今的「正統」?為什麼還有資格諷刺台灣國語呢?今天主播是站在台灣土地上,賺著台灣人的錢,為什麼還要講這話呢?為什麼就不能互相尊重呢?


台灣的民眾就是這種莫名優越感的心態作祟,自己的兒女送去補英文,講幾句英文就自以為了不起,而開始鄙視台灣國語、印尼語、越南語,而使得外籍新娘與其兒女,也不敢在學校、家中自由自在的大聲使用母語。


 語言也內含著「存有」,當語言不再使用,歷史文化也將漸漸消失,自我認同與存在感也漸漸退卻,它也代表著一種符號,象徵著強權、文化、神話的代表,也象徵著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優越與自卑感,上述主播們以「正統」心態鄙視著台灣國語,也不正就是外來政權鄙視本省人,如同日據時期皇民化政策一樣,強迫台灣人民學習日語,鄙視與不准學習本土語言的心態如出一轍,一種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係再度上演,這就如同一種「文化霸權」的象徵,以文化的意識形態控制被殖民者,企圖以一種「文化霸權」的心態,麻醉、控制被殖民者,來讓殖民者認分、聽從、服從,並進而鞏固殖民者政權的合理性與穩定性。


 面對國際的競爭,語言乃為一種方便的溝通工具,應為相互平等的、尊重的,無所謂的優越心態,而今日就在台灣發生「國語」鄙視揶揄「台灣國語」的可恥事件,媒體永遠不回溯自己原有文化、歷史,不瞭解自己的處境與根本,而媒體作為教化人民的機器,不以身作則造成誤導民眾現象,那麼誰要來承擔這後果呢?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所研究生)


2005/8/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