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1 10:43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一日電)總統陳水扁今天發表元旦祝詞表示,過去毫無節制與管理的對中國投資,是台灣出現「M型社會」主因;中國是重要市場,但不是唯一市場,一廂情願幻想靠中國的市場就能解決台灣產業發展問題,不但是緣木求魚,更是與虎謀皮。
陳總統強調,「台灣是我們的母親,是生存與發展唯一的憑藉,失去台灣,就失去一切。」台灣不是香港,台灣更不是人家的殖民地,國家發展目標不是只有經濟成長而已,更必須確保台灣的主體性不受任何的侵奪或者威脅。
陳總統上午九時在總統府主持九十七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發表約三十分鐘元旦祝詞,除兩岸關係、公投等議題,他也對經濟民生議題提出看法。
他表示,依據經濟部投審會及跨國統計資料,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由2000 年的百分之零點八一,增加到2006年的百分之二點一五,比同時期美國的百分之零點零二、日本的百分之零點一、韓國的百分之零點四四及新加坡的百分之一點七一,高出非常多。
陳總統指出,台灣對中國投資占整體對外投資的比重,2000年為百分之三十三點九三,至2005年成長一倍,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一點零五,與同時期鄰近國家的最高紀錄,不論是日本的百分之十八點九四、新加坡的百分之三十三點零五、韓國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三八相比,是過度且不成比例偏高。
他說,台灣對中國的投資是過熱,不是不足,中國的「磁吸效應」不但威脅台灣的國家安全,也對日本、韓國與台灣的產業及社會結構帶來嚴重衝擊。
陳總統說,增加投資就是創造就業,有了就業所得才可能成長,這是「拚經濟、顧民生」最基本道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吸引外資投入中國,造成投資國本身產業的外移與空洞化、中高收入就業機會減少、薪資所得長期停滯、內需產業持續不振,結果導致中產階級逐漸消失,而變成貧富兩極化的「M型社會」,不論是日本、韓國或台灣都面臨相同的威脅與危機。
他表示,不能因政治意識型態而倒果為因,過去毫無節制與管理的對中國投資,是導致台灣出現「M型社會」最主要原因,繼續大量增加對中國的投資,不但不會改善「M型社會」衝擊與困境,反而助長趨勢的惡化。
他說,前年經續會召開時,他就明確提出「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是政府未來施政四大目標,現在更證明當時的決策是正確的。
陳總統指出,這四大施政目標不但是台灣能否擺脫「M型社會」的關鍵,更是檢驗兩岸經貿政策最重要的指標。只要符合這四項指標,相關的措施都可以考慮檢討與調整;不符合的,將繼續嚴格把關,具體落實兩岸經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政策方針。
他表示,中國是非常廣大、重要的市場,但中國絕對不是台灣唯一,甚至是最後的市場。在自由化與全球化競爭愈來愈激烈的時代,台灣必須自己站起來、強起來,才可能保持競爭優勢,一廂情願的幻想靠中國的市場就能解決台灣產業發展的問題,不但是緣木求魚,更是與虎謀皮。
陳總統說,台灣要實現均衡和永續的發展,除要讓具有領先優勢的更有競爭力,也必須要讓弱勢、跟不上的人能夠站起來,這就是政府全力推動「三中政策」-- 照顧中南部地區、中下階層與中小企業的初衷與目的。行政部門在行政院長張俊雄卓越領導下,透過「一週一利多」方式,讓「三中政策」不但有目標、有政策、更有方案與進度。
陳總統強調,「台灣是我們的母親,是生存與發展唯一的憑藉,失去台灣,就失去一切。」台灣不是香港,台灣更不是人家的殖民地,國家發展目標不是只有經濟成長而已,更必須確保台灣的主體性不受任何的侵奪或者威脅。
陳總統上午九時在總統府主持九十七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發表約三十分鐘元旦祝詞,除兩岸關係、公投等議題,他也對經濟民生議題提出看法。
他表示,依據經濟部投審會及跨國統計資料,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由2000 年的百分之零點八一,增加到2006年的百分之二點一五,比同時期美國的百分之零點零二、日本的百分之零點一、韓國的百分之零點四四及新加坡的百分之一點七一,高出非常多。
陳總統指出,台灣對中國投資占整體對外投資的比重,2000年為百分之三十三點九三,至2005年成長一倍,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一點零五,與同時期鄰近國家的最高紀錄,不論是日本的百分之十八點九四、新加坡的百分之三十三點零五、韓國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三八相比,是過度且不成比例偏高。
他說,台灣對中國的投資是過熱,不是不足,中國的「磁吸效應」不但威脅台灣的國家安全,也對日本、韓國與台灣的產業及社會結構帶來嚴重衝擊。
陳總統說,增加投資就是創造就業,有了就業所得才可能成長,這是「拚經濟、顧民生」最基本道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吸引外資投入中國,造成投資國本身產業的外移與空洞化、中高收入就業機會減少、薪資所得長期停滯、內需產業持續不振,結果導致中產階級逐漸消失,而變成貧富兩極化的「M型社會」,不論是日本、韓國或台灣都面臨相同的威脅與危機。
他表示,不能因政治意識型態而倒果為因,過去毫無節制與管理的對中國投資,是導致台灣出現「M型社會」最主要原因,繼續大量增加對中國的投資,不但不會改善「M型社會」衝擊與困境,反而助長趨勢的惡化。
他說,前年經續會召開時,他就明確提出「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是政府未來施政四大目標,現在更證明當時的決策是正確的。
陳總統指出,這四大施政目標不但是台灣能否擺脫「M型社會」的關鍵,更是檢驗兩岸經貿政策最重要的指標。只要符合這四項指標,相關的措施都可以考慮檢討與調整;不符合的,將繼續嚴格把關,具體落實兩岸經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政策方針。
他表示,中國是非常廣大、重要的市場,但中國絕對不是台灣唯一,甚至是最後的市場。在自由化與全球化競爭愈來愈激烈的時代,台灣必須自己站起來、強起來,才可能保持競爭優勢,一廂情願的幻想靠中國的市場就能解決台灣產業發展的問題,不但是緣木求魚,更是與虎謀皮。
陳總統說,台灣要實現均衡和永續的發展,除要讓具有領先優勢的更有競爭力,也必須要讓弱勢、跟不上的人能夠站起來,這就是政府全力推動「三中政策」-- 照顧中南部地區、中下階層與中小企業的初衷與目的。行政部門在行政院長張俊雄卓越領導下,透過「一週一利多」方式,讓「三中政策」不但有目標、有政策、更有方案與進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